通樑古榕
位於澎湖縣白沙鄉通樑村保安宮前,樹齡已達300多年,是澎湖島上一株相當壯觀的大榕樹,共有數十條支幹,枝葉繁盛茂密,使榕樹向四方擴展,形成天然的遮陽棚,綠陰覆蓋660平方公尺,是世界上難得一見的大榕樹。
澎湖跨海大橋
連接白沙、西嶼兩島的跨海大橋,橫跨波濤洶湧的吼門水道,全長2,494公尺,兩端建有半圓形拱門。
二崁古厝
近百年的歷史,用在地的咾咕石及玄武岩作為建材,並裝飾有彩繪磁磚、石木雕刻、泥塑及交趾陶等傳統工藝藝術,莊嚴簡樸卻不失當地特色,經評定為國家三級古蹟。
大菓葉玄武岩
日治時期為了交通之故,開發大菓葉、挖土造港而意外發現!海底下溶漿因為地形上升而急速冷卻收縮,形成五、六角形的特殊岩體,在海風侵蝕下,呈現現在的壯觀面貌。玄武岩前方的凹地積水倒映壯觀的玄武岩,如幻似真、相當唯美。
小門鯨魚洞
關於鯨魚洞的由來眾說紛紜,比較普遍的說法是有條小鯨魚擱淺在小門岸邊,母鯨極力搶救卻無力回天,母鯨因悲傷過度而撞山壁自盡,於是撞擊出了這樣一個類似鯨魚身體形貌的鯨魚洞。
DIY 炸棗
來澎湖玩就是要吃別處吃不到的傳統美食!在地人每逢有人結婚、新屋落成、大船下水或各種喜事的時喜愛贈送「炸棗」給親朋好友,它代表著「喜氣」與「圓滿」。
平安龜體驗
這其中的肪片龜,則來自閩南地區人民希望長壽、平安的心愿原型——龜製作而成的傳統食物。
豐國或豐谷或豐家或同級
七美島
望夫石,訴說著監貞的愛情、石獅、石龍展現島民的壯志胸懷、小台灣的海蝕平台更為奇特的自然景觀,雙心石滬傳承代代心手相連的毅力、這就是大嶼的先民文化。
望安島
有著非常美麗的山海景天台山風景與呂洞濱足跡,還有一處全世界保持完整的三百年聚落古厝與漂亮的網垵口沙灘。
豐國或豐谷或豐家或同級
順城門
順承門是1885年中法戰爭後於1886年所籌建之澎湖廳城(媽宮城)的小西門。媽宮城周圍有七百八十九丈二尺五寸,牆垛七百五十個,牆身連牆垛高一丈八尺牆根地基三尺五寸,厚二丈四尺。共設有六座城門
金龜台砲臺
光緒13年(1887)由總兵吳宏洛重建,今砲台基座及四周城牆,砲台圓體、底座,樓梯、入口牌樓,維護尚稱良好。城垣為玄武岩疊砌及混凝土構造物,而隧道蜿蜒幽深,直通海域。以其為軍事管制區,尚未對外開放,神秘面紗籠罩,外人難窺究竟。
天后宮
於台灣澎湖縣馬公市,闔澎公廟之一,主祀天上聖母媽祖。是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廟宇
中央古街
澎湖老街的建築特色十分具有澎湖在地傳統風貌,如古老的咾咕石建築、洋樓住宅、還有以咾咕石或玄武岩等當地材料所築的圍牆,當地稱為「菜宅」或「宅仔內」用來抵擋東北季風侵襲,雖經過歷史洗禮許多已不復見,但還是可以從斷垣殘壁中一窺當天豐富的歷史與文化特色。
四眼井
四眼井位於馬公市中央老街的最北端,建立於明代初葉(西元1592年),正式名稱為『四穴井』或『四孔井』;早年以六塊花崗石條覆蓋,並用紅磚砌緣
已列為澎湖的三級古蹟。
海洋牧場
澎湖的箱網養殖漁業已有數十年的歷史,近年來更是將這種以海為田、以魚為牧的養殖平台開放體驗。乘船大約20分鐘就能抵達海上平台,站在漂浮的「地上」讓人感到新奇且有趣。無限量的牡蠣吃到飽!當食慾被美食滿足之後,有機會嘗試釣花枝與海鱷魚,與其說是釣倒不如說是遛花枝,因為魚餌上並沒有鈎,看著花枝為爭食而被帶著繞圈圈、甚至噴水感到十分趣味。
溫暖的家
注意事項
☺服務對象:每梯次參團人數須達5名以上
☺澎湖4-10月為旅遊旺季,旅客很多,為維持旅遊特色及品質,本產品為【獨立團、或小包團性質】,行程及餐食皆可再與本客服調整訂製。
請點選天氣參考網址